俗语有云:「一条炼条的强度取决于最弱的一环。」要成为一名全面、强势的跑者,就必须愿意坦承面对自己的弱点,并加以修正、强化它,才能持续地向着强者之路迈进。

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强项并不能让你成为顶尖,了解自身的限制因素才是让你在比赛中成功的关键。比如一名马拉松跑者对自己的有氧耐力非常自信,每天都能以轻松的配速跑上21公里,当然他的强项会继续得到维持,但与此同时他的弱项——无氧能力——也会越发明显。

跑者的体能就跟很多事情一样,用进废退,常操练的会进步,不常用的将会退化。把所有训练都安排低强度慢跑,有氧能力当然会提升,但同时没有锻炼到的能力也将会一点一滴地消退。简而言之,想要持续地进步,就需要全方位的训练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其实并不是太多人了解自己的弱点在那里,或是不知道找出弱点的方法,而这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。在自行车功率训练里,选手需要进行30秒、1分钟、5分钟、20分钟等的临界功率检测(Critical power test),透过比对可以让选手知道自己的缺点是无氧冲刺能力、乳酸阈值、抑或是有氧基础耐力不足。

但在跑者的世界,好像很少有类似的「找碴」工具,但其实这个工具一直在我们身边,只是一直被忽略具有「找碴」这项功能而已,它就是「竞赛跑力分析」。

分析自己是什么类型的跑者

我们可以利用「竞赛跑力分析」图表来分析自己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跑者,从而认清自己的弱点是什么。只要到个人资料中输入自己最近六个月内的各距离最佳成绩(包括测验跟比赛),跑力页面的「竞赛跑力分析」将会出现你在不同距离的最佳「竞赛跑力」,同时也会根据图表的斜率,分析出你是属于「均衡型」、「速度型」、还是「耐力型」跑者。

延伸阅读:实时跑力、竞赛跑力与当前跑力的爱恨纠缠

竞赛跑力分析结果为「速度型」,代表该跑者在短距离项目的表现较佳,亦代表长距离项目所需要的能力是有待强化的地方。

  • 「均衡型」:所有项目的跑力非常平均,是良好的结果,代表目前的训练没有太大的问题,训练方向正确,所以目前可以继续保持原有的训练,直到遇上瓶颈时再进行调整。

  • 「速度型」:短距离项目的跑力值较高,代表你的无氧能力跟高强度有氧能力比较强(强度4区以上),而基础有氧耐力有待改善(强度1、2区)。之后的训练需要着重第1、2区间的训练,可以延长基础期的长度,或是增加长慢跑训练的时间。

  • 「耐力型」:长距离项目的跑力值较高,代表你的有氧能力不错,但无氧能力或高强度有氧能力不足,是日后需要加强的方向。这类型的跑者适合在日常训练中加入更多第4区或以上的高强度间歇训练,但前提是确保目前已经具备基本的有氧基础。

  • 「其他型」:通常是刚开始跑步,或是其中一些测验成绩不准确的跑者才会出现这种类型(例如没有尽全力跑,配速不当,或是因气温、坡度等外在因素影响到时间),这类型跑者的成绩应该都还有不少的进步空间。如果你是「其他型」的跑者,建议可以寻求专业教练的协助,循序渐进地提升各方面的能力;或是挑选一场目标赛事认真完成,以取得真实的竞赛跑力值。

在「竞赛跑力分析」图表上点选「表格」,即可查看各距离的最佳成绩,也可以直接点击旁边的铅笔按钮作出更新或修改。


延伸阅读: